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要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
稍早前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已经把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作为加快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首要任务。
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何映昆18日在首届中国产业链创新发展峰会上表示,产业链、供应链是大国经济循环畅通的关键,也是经济发展安全的生命线。当前外部环境风险挑战不断上升,全球产业链布局加速重构和本地化发展趋势凸显。只有提升产业链水平,才能夯实畅通经济大循环的基础。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大卫也认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做到供给与需求的适配,实现国民经济循环和产业部门各环节运行的畅通。这其中的关键,是提升供给体系的创新力和产业链、供应链的链接能力,解决各类“卡脖子”和瓶颈问题。
张大卫表示,提升产业基础能力要重在补短板,通过对产业链、供应链谱的分析,找准有可能被人“卡脖子”的环节,进行攻关突破,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安全可靠”。这项工作对技术水平和产业组织的要求很高,不能完全靠市场来完成,应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充分发挥主管部门、行业组织的协调作用和各市场主体的积极性。
我国是世界上产业门类最齐全、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在绝大多数产业的中低端环节都具有很强的生产能力,部分高端产品也有较强的生产水平,目前的短板主要体现在高端环节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许召元日前表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主要短板在高端环节,增强自主可控能力需要供需两端共同发力。一方面,产业链中的大企业要有备份意识,要释放一部分的需求,给国内产品应用的机会;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字经济优势,加强和优化对各类电商平台治理,引导平台实行按质排名,让平台优先推荐高品质产品,更好披露产品的质量信息,促进需求端形成优质优价、引导产业升级的重要拉动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指出,要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打牢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基础。要加强顶层设计、应用牵引、整机带动,强化共性技术供给,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
今年以来工信部联合有关部门实施一系列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指导性政策和工作方案,围绕制造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以企业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实施重点突破,一些基础核心的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基础工业软件、基础材料的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逐步提高。
关于如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何映昆表示,一是要提升产业基础能力,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切实增强产业配套能力,稳固产业发展根基。
二是要激发内需市场牵引带动产业链现代化,积极落实促进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快发展信息消费,积极扩大线上消费。
三是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对产业链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升级,巩固提升传统产业链优势。
TAG:
注:本站所转载的文章,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