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给物流行业的运营造成压力,物流行业克服重重困难逐步恢复运转。近日《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社发起物流企业新冠肺炎下运营情况监测发现,物流行业疫情下业务规模和利润下降预期均较大,企业正通过多种措施自救,同时也期望获得减免优于缓交、运营给予特许、防疫物资优先保障、信贷支持持续等政府扶持。
本次物流行业影响指数为69.3,表明物流行业受冲击较大,突出表现为企业业务规模和年度利润预计受损严重。近四成企业疫情期间业务规模下降在50%以上,五成以上企业预估2020年度将亏损5%以上。值得一提的是,在这种情况下,物流企业对经济生产的恢复仍保有较高信心。
从疫情对物流细分行业影响来看,轻资产运作的网络物流平台抵御疫情能力最强,影响指数为72.8,疫情并未对这类企业产生实质性重创,年度利润受损相对较小,企业对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仓储企业虽然固定成本高,但由于其订单周期长,在疫情期间业务规模受到影响相对较小,整体影响指数为72.2。综合型物流供应链企业由于其业务的多元化受疫情打击相对较小。网络型的快递企业如通达系等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大,影响指数为69.1,其中长期业务规模受损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专线运输、生产工程物流、配送物流等业务结构单一的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这些企业难以通过其他途径弥补业务规模大幅下降带来的损失。
本次疫情对物流各细分行业冲击大,可能造成行业整体的“断链”危机。由于整个供应链某个或某些环节复工不充分,导致产业链上、下游衔接不畅,使得生产企业、物流企业均存在“复工难复产”的情形。原材料生产企业有货运不出;物流企业收了货由于干线受阻导致货物积压、仓储压力大,甚至某些分拨中心出现爆仓现象;需求端企业缺乏原材料生产停滞,整个供应链的运转受到严重影响。疫情面前物流供应链价值凸显,物流全环节、全链条的解决方案能力成为企业创新的主要方向。对于配送、专线运输等细分行业,由于其业务收入来源单一、智能化程度较低、运营协同度不足,重构业务产品或强化技术创新是提高竞争壁垒的有效手段。
目前,各大物流企业正通过提供员工保障、加强运营与管理、严控现金流、调整市场策略等措施积极自救。比如在提供员工保障方面,55%的企业提及采取“培训+保障”相结合的措施为员工的安全健康工作提供保障;在加强运营与管理方面,51.2%的企业提及从全网的运营与管控方面着手,重点对物流的中转与配送环节予以支持,缓解全网运营压力;在严控现金流方面,45%的企业提及主要通过开源节流的方式缓解现金流压力,如通过向银行申请贷款保障现金流周转等;而在调整市场策略方面,42.6%的企业提及会根据市场涌现出来的新需求调整业务结构,如加大涉及到民生和医疗领域等产品线的开发、布局如农特产品交易市场等。“物流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命线,起着链接供给与需求、生产与消费的重要作用。但受此次疫情影响,物流行业整体遭受重创,企业积极采取防守型自救策略的同时,也提出了政策期待,希望获得政府实实在在的支持,帮助其渡过难关。”零点有数专家表示,目前物流企业一是希望减免优于缓交。89.9%的企业提及希望政府给予减免类政策,包括税收减免,土地、房屋租金减免,社保和公积金豁免。直接减免要优于缓交,建议政府首先出台减免类的政策。
二是运营给予特许。62.8%的企业提及希望政府在运营方面给予支持,包括为物流企业复工开通专项绿色通道,允许物流企业的车辆正常运输和分拨场地的开工;为网点正常经营开绿灯,给予物流从业人员特许通行证;打通居民需求和快递配送之间的管控关卡等。
三是防疫物资优先保障。53.5%的企业希望政府给予物资支持或提供防疫补贴,为企业员工复工复产提供必要保障。22.5%的企业提及防护物资匮乏,17.8%的企业提及疫情防护物资支出大。
四是信贷支持持续。有45.5%的物流企业希望获得政府在信贷方面的支持。通过信贷支持缓解企业现金流压力,包括加强信用贷款类信贷支持和融资成本降低,鼓励金融机构减免物流企业的贷款利息。此类政策期待在疫情过后一段时间内得以延续,帮助物流企业渡过难关。
TAG:
注:本站所转载的文章,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