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2019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同期配套活动2019投资北京洽谈会暨京津冀投资推介会在京举行。
“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五年来,北京市与天津市、河北省通力协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为国内外投资者和企业带来了众多投资机遇。”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殷勇在会上回顾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五年来所取得的成效,并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未来还会带来更多的投资机遇。
4+N产业合作格局更加巩固
殷勇表示,五年来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建立了常态化的对接会商机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合作,形成了同心、同向、同力的工作格局。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北京市行政中心已正式迁入城市副中心,一大批项目在雄安新区实施。
4+N的产业合作格局更加巩固,曹妃甸示范区累计签约北京项目130多个;张承生态功能区绿色产业加快落地;张北云计算基地累计签约项目21个;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空间和产业规划编制完成;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挂牌以来新增注册企业达到941家,注册资金102亿元。
重大产业合作项目成果丰硕,总投资74.5亿元的北京现代第四工厂在沧州投产。在重大产业合作项目的带动下,2015年~2018年北京到天津、河北投资的认缴出资额累计超过7000亿元。协同创新共同体加快打造,制定实施《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点任务实施方案(2017年~2020年),北京创新资源辐射外溢不断提速,输出到津冀的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达780亿元。中关村企业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累计超7600家,跨京津冀的区域科技创新产业链条正在逐步构建。
展望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还会带来更多的投资机遇。三地正着力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环境修复改善示范区。
天津全面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天津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副主任张连军表示,天津全面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主动对接、精准服务,卓有成效。
首先,平台载体建设功能完善。天津统筹优化承接布局,持续建设以滨海新区为综合承接平台,宝坻、中关村科技城等若干专业承载平台为框架的“1+16”承载格局。
其次,全国先进制造业研发建设取得新进展。天津出台了《天津市关于加快推进智能科技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实施海河英才行动计划,设立100亿元智能制造财政专项资金,打造千亿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基金,跨境电商等临港产业发展迅速。
再次,产业升级转移持续加强。天津持续开展京津冀产业对话合作,开辟京津冀三地迁移企业、注册企业双向绿色通道,国家会展中心已开工建设,中国天津服务产业园正在加快建设中,深化津冀、沧州协同发展示范区,推动河北省黄华青海霸州3+5合作协议取得进展。
最后,对接合作更加精准。过去4年,北京企业在天津投资额达6400万亿元,占天津引进内资的40%以上。今年前4个月,天津共引进国内招商引资项目1305个,到位金额1000亿元,同比增长8.8%。其中,北京项目达237个,到位金额440亿元,创历年新高。与此同时,天津与河北省在建设产业生态公共服务方面的交流协作也得到全面深化。
河北打造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
“截至目前,河北省累计引进京津产业项目1.5万个,其中入驻园区项目和资金占80%以上,河北省与天津、北京共建各类产业科技园区50多个、创新基地62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67个、创新平台157个,吸引1350多家京津高科技企业在河北入户,引进转化京津科技成果达550多项。”河北省商务厅副厅长安静说。
为进一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省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京津产业转移承接平台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河北将与雄安新区集中承载地为核心,5个协同协作平台为重点,4个特色专业平台和33个个性化平台为支撑,形成定位清晰、承接重点突出、布局结构合理的重点承接平台体系,引领带动全省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始终强调“疏解非首都功能”是“牛鼻子”。为此,河北将全力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根据《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积极稳妥有序承接符合新区定位和发展需要的高校、医疗机构、企业总部、金融机构、事业单位,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互联网和信息服务业、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制造业、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制药产业、新材料和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完善配套条件,创新政策环境,确保疏解对象来得了,留得好,发展好。
为打造五个集中协同合作平台,河北将聚焦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廊坊北三县与通州协同发展区、津冀曹妃甸发展示范区,加快推进与京津产业合作和公共服务项目落地,打造京津产业转移合作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注:本站所转载的文章,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