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交通运输部公布的2019年3月全国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显示,今年首季,黄骅港有史以来首次跻身全国沿海港口前十阵营,名列第十。
今年4月1日,省政府正式批复《黄骅港总体规划(2016-2035)》。新规划进一步提升了港口定位、优化了功能布局,赋予了黄骅港新的使命,逐步发展成为全国沿海主要港口、现代化的综合服务港口。
沧州渤海新区成立以来,经过多年开发建设,呈现了有海有港、以港带产、以产促城的良好局面。
发挥港口龙头带动作用
以2009年黄骅综合大港建设为标志,沧州市迅速掀起沿海大开发、大开放热潮,实现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2010年8月,黄骅港综合港区起步工程正式通航,实现了黄骅港由单一煤炭输出港向现代化综合服务港的转变,改写了沧州没有综合大港的历史。
目前,黄骅港已建成了20万吨级航道和35个万吨级以上泊位,对外开放的万吨级以上码头达到14个,开通运营黄新欧国际班列,拉动冀中南、辐射中西部、服务京津雄能力持续增强。拥有煤炭港区、散货港区、综合港区、河口港区四大港区,年吞吐量近3亿吨的现代化综合服务大港——黄骅港崛起壮大。
随着港口建设的发展步伐,沧州东部沿海初步构建起以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绿色石化等优势产业为基础,以高端装备制造、通用航空、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临港产业体系,为推进沧州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
去年7月,沧州市提出加快构建“一港双城三带四区”发展格局,对沧州进行了未来发展的科学把握,以港口为引擎,进一步优化城市、产业空间布局,实现以城定港、港城融合、产城共兴,走好港产城融合创新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如今,这里已成为一片热土,迎来了各种产业大项目。截至目前,累计完成重大产业投资3579亿元,建成中海油安全环保升级、嘉好粮油大豆深加工等重点产业项目265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82家,2家企业荣登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7家企业跻身我省民营企业百强。
港口和产业发展,离不开城市,只有建成宜居、宜业、富有朝气和活力的城市,才能为产业聚集提供优质的服务。漫步在黄骅新城,一个个标志性城市建筑景观,让人感受到渤海新区发展脉搏。
黄骅新城加快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25亿元,重点推进了起步区和核心区建设,基本形成50平方公里的建成区,引进北交大海滨学院、河北农大渤海校区等6所高等院校,城区人口达到25万,黄骅市、中捷产业园区、南大港产业园区正加快融合发展。以港口为原点,以城市为依托,域内两条国道(G205和G307)、三条高速(石黄、津汕、沿海)、四条铁路(邯黄、朔黄、黄万、沧港)纵横交互,中捷通用航空机场正式通航,成为我国北方海公铁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新城初见雏形。
借助“三大机遇”强劲东风
沧州地处我省东南部,东临渤海,北连京津,海岸线130公里,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共建“一带一路”三大机遇叠加垂青,为沧州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打造“一带一路”重要枢纽。首届中国-中东欧中小企业合作论坛成功举办,搭建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中小企业交流对接的新平台。目前,合作区规划面积3300亩的中欧绿色产业园一期开工建设,斯洛伐克和捷克商务中心相继建成,中捷通用航空机场建成投用,累计签约落地中东欧合作项目近40个、总投资300亿元。未来将黄骅港腹地范围不断向中西部地区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延伸,努力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港。
建设雄安新区的重要出海口。黄骅港东距雄安新区170余公里,是雄安新区距离渤海湾最近的港口之一。近年来,沧州交通条件显著改善迎合雄安新区兴建契机。京沧港(首都第二机场—任丘—沧州—渤海新区)、环渤海城际铁路和京衡、邯黄客运专线的启用,标志着黄骅港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进入港区一体化发展的阶段。石黄、荣乌、沿海三条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初步形成了连接港口与内陆腹地的“大通道”,实现了与京津、周边省份及省内各市间的快速通达。黄骅港正在打造雄安新区最便捷、最高效、最经济的出海口,全力服务“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合作平台。全年新签约京津项目675个,占到全区签约项目总量的64.5%。如今,成功生产出沧州的“北京药”,正向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目标迈进。按照15万辆新能源汽车目标,加快打造北汽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重要基地。津冀合作实现新突破,累计承接天津项目达到398个,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的天津滨海新区·渤海新区协同发展合作示范产业园正式挂牌;天津生物医药产业园开展前期,将与北京生物医药园形成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双核”。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渤海新区正以得天独厚的优势,以港口为支点,带动沿海经济带高速发展。
注:本站所转载的文章,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