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业发展要首先从制造业突破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首席顾问丁俊发 去年,我在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谈到中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也谈到未来中国企业家面临的四大挑战。 这四大挑战就是,第一个挑战:难以预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首席顾问丁俊发

 

去年,我在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谈到中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也谈到未来中国企业家面临的四大挑战。

 

 

这四大挑战就是,第一个挑战:难以预测的国内外市场。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曾提到,企业家面对两大挑战,一是不可预测的市场变化,二是难于优化的供应链。第二个挑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第三个挑战:实现十七大提出的经济目标,即到2020年人均GDP翻两番,全面实现小康。以上三个主要来自于市场环境的挑战。第四个挑战则是:企业运作模式的改变,这更多体现在企业自身的挑战。现在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时代,电子商务时代。经济的全球化,加速了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全球流通、全球消费的进程,我们的企业家再死抱“大而全”、“小而全”的运作模式,那必然会被历史抛弃。在当代,一定要提倡创新,包括业态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等等,创新才有生存力、发展力与竞争力。

 

而以上四个挑战同样是中国物流企业家面临的问题。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是时代的必然,是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物流业发展的突破在哪里?我在下面讲三个问题:

 

一、2007年中国物流业发展的三大特点与三大难点

 

1978年,我们从日本引进了“物流”这一概念。到2008年正好是三十年。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是在近十年。以下分析2007年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有三大特点,三大难点。

 

2007年物流业发展的三大特点是:

 

第一,在油价上涨等不利因素冲击下,实现了平稳增长。

 

看这张表,请大家关注以下三个问题:

 

①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我们设想在“十一五”期间能下降2个百分点,现在看来难度很大。从2001年的18.8到2007年的18.4,6年才下降0.4个百分点,说明中国物流粗放的格局仍然没有改变,还没有找到一个新的突破口,“18”这一比率已徘徊了7年之久。第三方物流还有巨大发展空间。②虽然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并不理想,但物流业的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与第三产业中的重要性却越来越明显。说明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物流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③社会物流总额增长26%,说明中国确实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国内大宗商品流量也极大,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都是世界第一。据美国全球财经研究所公布的一个数据,2006年中国大陆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的份额已达到12.1%。

 

第二,经过这几年的发展、调整、重组,物流企业与物流市场的集中度有所提高,从以下五个方面可以说明:

①2007年物流企业50强排序的入门门槛有所提高。2006年第50名主营业务收入为3.5亿元,2007年为6.2亿元。2007年超10亿元的有35家,超30亿元的有18家,超40亿元的有11家,超50亿元的有8家,超100亿元的有3家。

②工业企业、流通企业、物流企业加快供应链整合。比如,上汽与安吉天地、联想与中铁快运、中石化与中外运、鞍钢与中远、北汽福田与宝供、松下与格力物流、天津轧钢与天津物产、舟山船厂与浙江物产等。这种以供应链为纽带建立的战略联盟将加速发展。

③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规划与启动,推动了物流产业的积聚与服务功能的提升。

④230家物流A级企业的评审与35家物流企业信用等级评审,对规范物流市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⑤国有、民营、外资物流企业通过整合、并购,扩展物流网络,增加市场份额,提升服务功能,已有上百个物流企业在全国确立了一定的知名度。

 

第三,物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有了新的改善。

①各地各级政府对物流业发展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

②物流企业税制改革与配送车辆进城有一定突破。

③物流人才短缺有一定缓解。

④物流信息化、标准化有一定程度提速。

⑤物流相关固定资产投资2007年达到9430亿元,同比增长18.8%,运力紧张的局面有所缓解。

⑥国家发改委、铁道部、交通部、海关总署、商务部、财政部等部委都相继出台了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新政策。比如,国家发改委在上海召开“首届全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大会”;财政部印发《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铁道部实现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使客货运输能力分别增长18%和12%;商务部推进“万村千乡工程”与“双百市场工程”;交通部大力推进交运企业拓展物流业务;海关总署运作的保税港区已扩大到7个(上海、天津、大连、海南洋浦、深圳盐田、宁波舟山、厦门)。#p#分页标题#e#

 

2007年物流业的发展存在三大难点:

 

第一,成本约束普遍加大。首先是由于银行6次加息,物流企业融资成本明显增加。其次,物流离不开仓库与运作场地,而土地的紧缩政策,使土地成本快速上升。劳动合同法的执行,增加了企业劳动力成本。最后,柴油价格上升40%,并且货源短缺,全年运输成本上升17.6%。

 

第二,在物流的基础服务项目特别是公路运输环节竞争过度。根据全国公路货运价格指数显示,油价在上升,但公路货运价格却相对平稳,价格增幅不大。比如,整车元/吨公里为0.239,比2006年上升3.7%;零担重货元/吨公里为0.341,同比上升2.1%;零担轻货元/立方米公里0.106,同比上升3.92%。这只能说明在公路运输领域市场竞争过度,使2007年纯运输利润下降39%,不少运输企业出现亏损。这种过度竞争,使治超受到影响。据初步估算,目前从事城际间专线与零运输的90%是农民工,这更增加了运输市场的不规范运作。

 

第三,物流供需双方有效需求不足已成为中国物流发展的最大软肋。制造业与流通业物流释放特别是高端物流速度太慢,广度太窄,而具有全程、一体化、一站式服务的国际化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太少,成长不足。

 

二、加速第二产业的“第三产业化”进程

 

2007年7月17日,我在中国深圳国际物流博览会物流主题论坛上有一个发言,题目叫《把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化”——供应链管理的历史使命》。有些人对第二产业的“第三产业化”认为不好理解。其实,这是工业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也是必然结果,外国如此,中国也必然如此。这对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特别重要,不起步就晚了。

 

1968年,美国经济学家富克斯提出了一个观点。他说,我们现在正处于“服务经济”之中。即在世界历史上,我们第一次成为这样的国家,在其中一半以上的就业人口,不再从事食品、服装、住房、汽车和其他有形产品生产。这一预言,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早已实现,从事服务经济的就业人数超过一半以上,服务产业在国民经济总值中占了大多数。2006年,全球平均为69%,发达国家为72%,发展中国家为52%,中国只有40%。后来,经济学家在论述服务经济时,认为服务经济的核心是第二产业的“第三产业化”,这一论点我认为完全正确。

 

如何理解第二产业的“第三产业化”,我提出以下观点:

 

第一,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化”,是以第二产业的存在与发展为前提的。离开了物质财富生产与劳动力生产去讲服务经济,就成了无的放矢。没有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人类无法生存。美国、德国、日本首先是工业强国,才演变成服务业强国。对中国来讲,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必须协调发展。

 

第二,第二产业的“第三产业化”必然在工业化的中后期。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程显示,第三产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工业化前期,商业、交通、通讯业领先发展;第二阶段,工业化中期,金融、物流、保险、商务服务业快速发展;第三阶段,工业化后期,各类生产性服务业全面发展,功能提升。中国现处于工业化中期,加快服务业发展正当其时。如果说信息服务是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动力源,人力资源服务是新型工业化的基础源,金融、科技、商务服务是新型工业化生命源的话,物流服务是新型工业化的第三利润源。大家要牢记3个90%。对制造企业来讲,纯生产的时间只占全部生产流程总时间的10%,而物流时间占90%;一个产品的生产成本只占10%,而采购与物流成本占90%;生产的利润只占总利润的10%,而物流与销售利润占利润的90%。如果中国没有第二产业的坚实基础,即中国还不是一个制造业大国,而大谈服务经济是不适当的,但现在中国已是制造业大国,也应从制造业为主体逐步走向服务业为主体。

 

第三,服务业同样创造财富。当今世界有四种生产,一是工业生产,它的产品是工业品;二是农业生产,它的产品是农产品;三是服务业生产,它的产品是服务产品;四是劳动力生产,它的产品是劳动力产品。中国把服务业分为两类:一是生产性服务业,二是消费性服务业。我们经常举中国生产芭比娃娃的例子,中国的出厂价是1美元,而在美国沃尔玛店里出售价是9.9美元。9美元付给了研发、物流、批发、零售等服务业。服务业同样创造价值。香港利丰集团主席冯国经先生讲,如果一种消费品出厂价是1美元,其零售价一般是4美元,“软三元”是服务业创造的价值。  #p#分页标题#e#


注:本站所转载的文章,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