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临港物流业发展对策
未来曹妃甸港口,不仅是货物水陆运输的中转地,而且提供了发展转口贸易、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的机会,在现代国际生产、贸易和运输系统中将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而在现代物
未来曹妃甸港口,不仅是货物水陆运输的中转地,而且提供了发展转口贸易、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的机会,在现代国际生产、贸易和运输系统中将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而在现代物流业发展过程中,港口在国际贸易和物流方面的作用将不断突出,港口商业化的趋势也将进一步在增强,因此,在港口发展现代物流业就成为曹妃甸港区的必然选择。
一、临港物流业在港区经济中的地位
1. 现代港口应具有物流中心的功能。现代港口,不仅在当今综合运输网络中,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整个运输链中,作为集结点,汇聚着内陆、水路运输等大量的货物;汇集了大量的货源信息、技术信息、服务信息;成为区域物流组织的中枢,并扮演着区域物流中心的角色;它又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的服务基地和货流分拨配送中心。因此,港口以其大进大出的集疏运能力和物流网络中的组织作用,应成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主导和重点。
2.港口物流业是临港经济体系的基本要素。作为大型基础设施,其服务功能的多元化与全程化,已成为现代港口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再者,由于现代港口所具有的货物装卸、存储、运输、商务及信息服务功能,已全面涵盖了现代物流活动。因此,港口物流业已成为临港产业链、物流链上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
二、曹妃甸临港物流业发展条件
1. 港口集疏运输条件。根据港区的发展规划,矿石码头建设将按照“建二备二”原则,前后两期工程共建设25万吨级进口矿石码头4座,年接卸矿石6000万吨;建设30万吨级原油码头2座,年接卸能力3800万吨;根据大秦线扩能分流需要,按年下水2亿吨能力,规划建设16个5~10万吨级煤炭泊位。这些,就从货源上具备了发展物流业的基础条件。同时,港区周边的公路、高速公路、铁路及附近港口等发达的交通网络,使得物流更顺畅。
2. 临港工业支撑条件。根据曹妃甸港区总体开发规划,大码头、大钢铁、大化工、大电能被确定为临港“四大”主导产业,而这些都是重工业,物资的流动在生产中占据很高的地位。这样,发展港区物流业就具备了条件。
3. 物流市场需求条件。港口腹地是我国重要的钢铁和化工工业发展地区,产业布局集中,铁矿石和原油需求量较大;加之毗邻京津冀城市群,经济腹地广阔,物产丰富;面对我国西煤东输、南北资源互补和宏观经济融合走势,环渤海经济圈的物流需求日益放大。曹妃甸港区物流业的发展,将构造新的区城优势,开辟新的产业空间,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曹妃甸临港物流业发展对策
传统的运输意识向现代物流意识转变是一个关键因素,物流技术的运用使港口的科技含量大大提升,物流服务的加强使港口功能大大拓展,港口由原来传统运输装卸企业向物流中心转变。在港口物流发展过程中,港口物流发展轨迹是一个由成本理念到利润理念再到综合物流服务理念的过程。
1. 完善集疏运输体系,开展多式联运。现代物流服务业,已成为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的综合物流服务业,多式联运是其主要形式和标志。现代港口更加强调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集成,这就要求港口布局和建设合理化,大力发展包括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及内河航运等组织的合作与联盟,在国际港口市场的竞争中壮大,朝着拥有区域规模、集装箱及散货高吞吐量的枢纽港方向迈进。
2. 确保港口基础设施与物流业配套发展。现代物流园区(中心)是一个具有关联性、整合性、集聚性和规划性的总体,不等同于储运,其价值在于高度融入企业的价值创造。这就需要港口从重传统功能转向重服务,并利用现有资源,把物流产业链发展起来。首先,整合港口现有的条件,选配世界顶尖的装卸设备,完善港口集疏运输设施,合理安排作业流程,提高设备利用率,增强港口通过能力,缩短船舶货物在港停留时间;其次,加强包括装卸能力、码头堆场、航道水深等在内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为物流服务供应商提供大型现代化仓库,为客户创造“零仓储”。
3. 完善物流体系,实现多功能服务。随着全球综合物流时代的到来,现代港口已从纯粹的运输中心,发展成为配送中心,再发展为如今的综合物流中心。这使得现代港口的功能得以扩展,朝着全方位的增值服务的方向发展,成为商品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与人才流汇聚的中心,形成一个开放型、互通型的物流服务平台;使港口在物流节点上提供零间断,使物流过程处于一个稳定协调的系统中,使进出口业务增值,创造最大的增值服务。#p#分页标题#e#
4. 对各类物流业进行合理空间布局。港口从单一的运行商向综合供应链运营商转换, 向国际化、规模化、系统化发展形成高度整合的“大物流”、进一步拓展服务功能的“增值物流”和衍生的增值服务、打造技术密集型的“智能港”以及发展“虚拟物流链控制中心”是当前港口物流发展的主要特点和趋势。这就要求所涉及的集货、存货、配货、运输、代理等各类物流业进行合理空间布局,以实现“帕雷托”效应。
5. 加强港口物流业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当今世界,物流业已经形成了专业化、柔性化、规模化、信息化的格局。而这更多地依赖于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订货系统(EOS)、电子数据交换(EDI)、快速反应(QR)及有效的客户反馈(ECR)、资源管理系统(ERP)等信息技术的支持。因此,应建立覆盖港区生产流通和仓储运输企业的网络平台,使港口具备物流信息港的功能,实现各企业、客户和有关管理机构的信息充分互联,形成港口与港口、港口与海关、港口与货主、港口与承运商连接的有机整体。同时,尽快建立与国际物流标准相一致的物流国家标准体系,在物流管理术语、物流安全管理技术系统、集装技术系统、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物流单证体系、商品信息编码体系、物流管理信息平台以及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高标准化程度,加强标准化工作协调和组织工作,对国家已经颁布的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应用新型标准,使各种相关的技术标准协调一致,提高港口物流活动中货物和相关信息流转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