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现代物流协会会长 鲁泽
一、我省物流业面临着良好发展机遇
今年是“物流国九条”政策落实年。从国内外经济情况看,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日益恶化,全球大宗商品和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世界经济发展艰难曲折,受其影响我国经济也面临不少困难。6月份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显示经济增速出现一定幅度回落。但该指数连续7个月保持在50%以上,反映出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今年以来,物流企业效益下滑,发展速度减缓,主要原因是整个社会总需求增长偏弱,加之燃油、用工、资金、费用等成本上涨。6月份我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7%,比上月回升1.5个百分点。该指数自今年以来一直运行在55%以上,表明我国非制造业经济保持着持续平稳较快的发展趋势。
(一)我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有利于物流业发展。2012年预计我省国民生产总值将增长9%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长17%左右;对外贸易总额持续增长,出口总值增长10%左右。宏观经济的健康运行,一方面为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现实需求;另一方面也为物流业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国际和京津产业转移加快有利于提升我省物流现代化水平。“十二五”时期,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京津地区产业调整步伐加快,这为我省在更高层次上承接国内外特别是京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区域合作加快有利于拓展我省物流业发展空间。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步伐加快,促进京津冀生产要素的流动和合理配置,进一步扩大了我省物流业的市场容量和产业空间。
(四)物流外包趋势加快有利于提升物流业社会化、专业化水平。工商企业物流业务外包步伐加快,物流外包市场不断培育壮大,为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五)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高起点发展物流业。“十二五”我省将发展现代服务业放在优先位置。在这一进程中,科技、人才、智力、信息、资金等优势生产要素必然向物流业集聚,从而推动现代物流业加速发展。
二、我省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物流资源分散,物流成本较高。我省工业企业和批发企业拥有大量的仓库、货场和运输装卸设备资源。但这些资源相对分散,配置粗放,影响了物流效率的提高。据估算,目前我省全社会物流成本与GDP的比值约为18.2%左右,相当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远高于世界发达国家l0%的水平。
(二)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不高。我省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企业物流比重偏高,表现为大多数工商企业内部生产与流通“大而全”、“小而全”,物流效率处于低水平、高消耗的状态。
(三)物流服务功能单一,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我省物流业的服务功能相对单一,传统方式的货物运输和仓储量比重偏高,增值功能强的货物配送和流通加工量偏低,使用物流计算机管理系统的企业普及率偏低。
(四)区域物流的组织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扩大。毗邻省市与我省之间的区域物流虽然比较发达,但是在物流活动的有效组织、货运方式的有效衔接、物流通道的有效疏导、物流信息的有效传递与共享等方面还基本处于自发状态,政府之间、行业协会之间以及政府、协会和企业之间还缺乏自觉的沟通与合作。此外,还存在着就业人员素质偏低、管理人才匮乏等问题。
三、落实“物流国九条”工作力度仍需加大
(一)物流成本依旧居高不下。据调查,过路过桥费过高,公路罚款、乱收费现象依然严重,过路过桥费平均占运输成本的11%,甚至有的企业超过20%。大多数运输型物流企业公路罚款占运输成本的0.5-3%之间,物流车辆便利通行还需时日。据企业反映,在国家实行费改税和取消二级公路收费后,路政、运管的罚款次数明显增多且名目繁多;土地、燃油、人力成本等各项物流要素价格持续攀升,仓库租金持续高位运行,致使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缺乏发展后劲。
(二)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企业偏少。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是解决物流企业重复纳税,减轻物流企业负担的利好政策。由于宣传不够,门槛偏高,我省目前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企业仅有7家,而全国已有7批934家企业纳入试点范围,与兄弟省市相比,我省明显偏少,试点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大。#p#分页标题#e#
(三)土地政策落实不到位。对于国家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的通知》,由于土地、税务部门缺乏实施细则指导,致使有关优惠政策还未落实到位。物流业用地依然有限,物流项目与土地供应口径不统一,土地指标缺口加大,项目投产时间拉长,企业财务成本大幅上升。
(四)物流企业融资渠道单一。据调查,银行贷款仍然是企业最常用的融资渠道,占被调查企业的90%以上;其次是民间资本融资。政府财政支持是我省重要的融资渠道,服务业专项资金对我省很多物流项目给予了支持。但多数企业认为投融资环境一般、投融资渠道单一,银行贷款申请难、审批难、利率偏高,银行贷款对不动产等抵押物额度要求高,担保额度小,贷款期限短等。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等直接融资难度更大。
(五)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引导。目前国家信息化主管部门工作大多围绕工业企业运行,出台的支持政策局限性较大,支持引导性的政策如两化融合、技术改造,重点依然是对工业企业,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战。企业反映企业信息平台与公共信息平台对接困难,企业信息化建设投资成本较高,信息化相关标准缺乏,技术选型困难,实施效果不明显。
(六)物流资源整合不足。物流企业经营环境复杂,经营水平高低不一,设备配置大多不合理,“多、乱、散、差、小”现象严重,难以实现运输过程中各环节的有机衔接,市场缺乏龙头企业主导,组织化程度低。我省领先的物流企业与跨国公司相比,无论是规模、品牌、盈利能力、国际市场份额,还是物流服务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等,均有较大差距。由于资源整合不足,物流网络完整性、协调性、配套性差,整体效率不高,缺乏竞争力。
(七)主管部门审批手续繁杂影响行业发展。据企业反映,物流业尚没有独立的产业目录,企业申报经营范围和缴纳税费时需要拆分不同的环节分别申报。一些物流相关资质如道路运输、医药物流、快递物流、超限运输、危险品运输等资质需要向不同部门分别申报,涉及部门多、手续繁琐、申请周期长、难度较大。不同地方审批标准、流程和收费不统一,超限运输等跨区域审批难度更大。
注:本站所转载的文章,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