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的中国物流:挑战与创新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 戴定一 各位嘉宾大家好!很高兴跟大家交流有关新形势下对于物流的看法。原来会议给我的题目是经济危机下对中国物流的影响与对策,这是大家最关心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 戴定一
各位嘉宾大家好!很高兴跟大家交流有关新形势下对于物流的看法。原来会议给我的题目是“经济危机下对中国物流的影响与对策”,这是大家最关心的热门话题。但是应该说我们对经济危机以及对于中国物流的影响和对策这样的话题现在还把握不住,我们处在观察和思考的阶段。所以,我就把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和思考的一些问题跟大家做一个交流,题目变成了“我国物流的新形势与新发展”。
观察一:我们确实看到一些负面的影响,包括经济危机,也包括其他因素对物流界所产生的影响。今年以来或者说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们逐渐收到一些反馈,我们自己也观察到一些对物流发展的负面因素。比如说市场需求在萎缩,出于种种原因物流企业的客户业务在下降,所以物流的市场规模增长放缓,有的地方就出现了定单中断,物流企业不得不面临倒闭。此外还有运营成本的提高,油价的不断上涨,加上劳动力成本以及各方面的因素包括环保、节能等等方面的新要求,企业感到压力。
政府监管更加严格。例如近年来国家对环保的标准在不断提高,从明年开始全国大范围内要开展汽车排放从国二到国三标准的提升。另外像食品的监管、药品的监管等等也都有了新措施,这些监管都使得我们的一些企业感觉到不适应。资金供应的紧张就更不必多说了,最终表现为企业效益下降,以及很多其他方面的表现。
所有这些负面影响有的来自于经济危机,也就是指国际上的金融危机,也有的来自国内经济自身调整的因素,还有一些是来自于物流产业发展过程当中必然会碰到的必然规律。所以我们要区别对待。要回答一个问题:物流是不是真的到了冬天!?我在这个地方用了两个标点符号,一个是感叹号,一个是问号。感叹号是指我们不得不面对客观存在的形势,确实对我们物流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这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冲击下,不受伤是不可能的。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承认。
第二,我又用了一个问号,是指其中还是有值得思考的东西。如果这里面都是负面的东西恐怕我们物流业就到此为止了,事实上我们还在发展。从一般规律来说我们从一个高峰到另外一个高峰一定会经历低谷,所以低谷是走向另一个高峰的开始。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在这样负面挑战面前,去寻找一些积极的因素,寻找我们发展的方向或者值得我们思考的正面因素。这对于一部分企业来说,可能已经开始做了。我就把我们看到的一些变化跟大家做一个介绍。
观察二:看一看在这样一个严峻的形势下我们物流业有哪些新的发展。首先要看一下市场的动向、客户的情况。我认为要十分注意实体经济的产业整合与集约化的趋势一直没有改变。这样的趋势将是带动物流业重新布局以及运营方式提升的根本驱动力,这里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从我自己接触到的一些项目为例,石油行业虽然表面上高度集中,但是各地方分公司还是很分散的,所以石油巨头正在整合它的营销系统、生产系统和物流系统,试图把生产、分销和末端的配送都统统整合起来,有些方面甚至涉及改变原有的营销方式。这里可以观察到大系统是如何整合、发展的。
另外大家知道现在钢铁企业也正在加快兼并、整合,整个钢铁产业要重新布局,每一个项目都涉及对于物流的新需求,从规模增长到改变运作方式所蕴含的商机还是很多的。观察我们的日常生活变化也能碰到物流商机,最简单一个例子就是我们吃的饺子。在此之前大家吃饺子都是自己家买面买菜,自己去包,做不同口味的饺子,不存在一个饺子产业。但是今天这个产业逐渐在形成,因为集约化规律在起作用,出现了全国知名品牌像思念饺子、湾仔饺子,他们可以做到全国集中生产,通过配送满足全国市场需求。这就是新兴产业带来的物流市场,过去我们不会考虑饺子会有一个物流市场,现在据我所知思念厂正在找人给他们做物流配送的方案。随着各种产业不断地集约化、整合,物流市场就永远不会结束,特别是要关注我国制造业、商贸业一定会走集约化这条路,不管出现什么危机这个方向都不会改。所以在这样大的形势下我们物流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是大家需要注意的方面。
第二,我听到一些物流企业反映,尽管在这样的形势下物流企业的效益确实面临很大的压力,但是细分一下就会发现,一体化的服务的效益通常要好于比较传统的或者比较标准的仓储、运输的服务。也就是说如果是一个合同物流,是一个一体化的解决方案,那么它受危机的影响冲击相对小一点。如果你就是做运输服务或者做简单的仓储服务,可能由于市场门槛比较低,竞争起来就会更加激烈,效益就会受到冲击更大一点。这样的一种负面压力将会转化为积极地去推进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服务,要不然第三方物流怎么发展呢?就是要有利益驱动,这块利润大、效益好大家就往这个方向去努力。所以我认为这样的危机中可能反而会提升我们物流服务的品质结构,这方面的动向大家值得关注,解决好如何去发展、整合一体化的服务,怎么去发展专业性、个性化的服务,这种整合多半是专业性、多半是有很多非标准、定制化的特征。
第三,我们看到物流园区的建设没有停止,货运厂站连锁化的探索也没有停止,都在发展。这代表了物流资源整合的努力一直不会停止,而且会一直做下去。除了我们物流市场的需求以外,我觉得像物流园区的建设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政府对于土地的重新规划,各级城市它不论是发展什么经济都面临着区域要重新规划,哪些是生活区域、哪些是工业区域,哪些是文化区,哪些是商业区,最后规划出来这个地方是物流区,所以物流园区的建设并不一定都是物流市场发展推动的,而是在很多地方政府推动的土地资源的重新规划,使得这些物流资源趋于集中。所以物流园区的建设,我认为是不受或者基本上不受危机影响,是必然趋势在起作用,就是物流资源一定要趋于集中。这就是我们未来发展要值得注意的方向或者是商机。
还有就是物流信息化效益逐渐显示出来,而且越来越成为核心的竞争力,在物流信息化的投资越来越大。这我就不多说了,前面包起帆的讲话当中重点是这方面的案例。我想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发展,这个发展有背后很深的规律在推动,它不会受危机的左右。
我觉得还有一些机遇值得关注,这些机遇多半跟政府相关,这是中国特色的,中国政府在引导推动物流的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几个方面:
第一,食品。食品领域最近接连出事,结果坏事变好事,促进了食品物流的发展。正是由于出了问题,奶粉的问题也好、出口的食品问题也好,国家加大了在这个领域的建设,所以现在我们在物流市场上看到冷链物流反而是一个热点,并不是在萎缩,包括物流的服务、物流的标准、物流的装备、物流人员的培训等等都在发展。过两天美国一家做冷链的服务技术和装备商将到我们联合会来交流,说明国外也有察觉。因为我负责物流标准工作,近期接连在制定几个冷链方面的物流标准,各方面积极性都非常高。类似的发展还表现在药品、危险化学品、保税通关等政府监管领域有一些新的推动力量。
第二,雪灾、地震,这类事情越来越多,几乎成了常态,每年都有救灾的事情发生。所以国家在这个领域加大了关注,提出了应急物流建设的问题。这也是政府主导的。应急物流的解决思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怎么解决好“战时”和平时资源管理与使用的结合问题,并不是储备一大堆物资,一大堆运力,一大堆的人员在那里等着灾害,而是跟我们的物流企业平时的业务结合起来,然后国家有一个什么样的管理或者优先权,有什么样的补偿机制,按照什么样的组织原则、法律规定来进行有序的救灾,同时又不至于引起很大的资源浪费。所以这里面国家会越来越多的投资,体现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商机。
第三是一些民生工程正在悄悄改变社区格局,催生一个社区物流市场。我们整个社会发展中社区建设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现在社区的医疗、社区商业、社区的低保等等一系列的建设都在逐渐的整合,要建立新的社区的生活方式、管理方式以及相应的物流配送格局。我要说的是这里面的商机非常非常的大,而且国家在这个领域会投越来越多的资金,甚至我们可以说政府将来很重要的一个投资就是这类的民生类投资,而不是建很多工业项目。这方面还没有引起物流商的重视。
最后我要提到就是农村经济,刚刚过了十七届三中全会上就讲农业的发展,国家农村贫困地区的投资也有巨大的物流需求,因为这方面的投资主要是做基础建设,并不是给你很多的生活消费品或者给你多少钱。它是建立一整套的基础设施或者是一些保障体系,这些东西多半也会体现在我们物流上。我这里说到的涉及政府转型和科学发展观带来的变化,一般物流企业可能没有顾及到,会在投资过程当中忽略掉。政府的功能在改变、社会管理、社区管理等方面都在慢慢发生改变,里面存在着巨大的商机。
还有一个值得重视的方向性问题,像安全问题、节能问题、环保问题、气侯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按说是人类共同的命题,所以我们企业通常不把它看成是自己应该考虑的问题。但事实上它会转化成相应的法规、标准乃至于价格政策,税收政策,变成你追利过程当中会实现的社会目标。所以政策有可能是往这个方向倾斜,如果我们不做一些战略的考虑,不从全社会考量,就看不清政策往哪走。我要特别谈一下气侯问题,最近大家如果看亚欧会议的话里面特别强调气候问题。我今年有两个很深的感受,一个就是奥运会的火炬传递,我们确实见证了火炬上了珠峰,但有一点很震惊,就是看到珠峰上很多裸落的岩石。另外今年夏天北冰洋居然通航了,根据卫星资料计算到2013年北冰洋的冰雪将荡然无存。整个气候在恶化,所以这两年内为什么地震、海啸、台风越来越频繁,这个发展速度远比我们想像要快得多。也就是人类地球面临着一场共同的危机,速度是非常快的。当然一个企业、一个个人做不了什么。我说这个意思是,我们整个国家高层的决策会越来越把这些问题当回事,会体现在我们的法规、标准、价格、税收里面。这些问题很快会体现在我们经营的要素里面。如果我们企业有一点战略眼光的话可能会把握住先机。所以我觉得这些问题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方向,不是虚无飘渺而是至关重要甚至是很紧迫的问题。
我想通过以上的观察有几点思考,不一定成型供大家参考。
第一,物流业的发展是完全依赖于客户需求的发展,所以一定要深入地去研究你所服务的产业正在发生什么变化,遵循什么样的规律,如何使自己的竞争力具有产业背景的专业化基础。我们在前一阶段物流的发展可以说形势大好,大家皆大欢喜,到处是物流投资,这种投资多半是基于一种规模扩张的乐观情绪。因为我们的市场有“中国制造”概念的背景,Made in China遍布全球。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反思一下我们的客户特别是制造业、商贸业那儿发生什么变化,他长远的规律是什么,是向外还是向内,是集中还是分散,生产方式是柔性的还是批量的等等。我觉得我们的物流商一定要懂得客户的发展规律,掌握它的变化,而不是大难临头仅仅顾自己怎么应变。
第二,政府的职能转变正在越来越关注公众利益、民生福利,财政资金的数量和投向对于物流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因为中国的特色是政府集中资源还是很多的,政府制定的政策对市场的引导作用还是比很多西方国家的作用强得多。而且这一点可能被西方国家越来越认可,政府的调控政策可能对西方的经济管理还会有一点启示作用。这个时候我们要特别关注政府投资,现在我觉得政府投资里面存在着大量的浪费,很不专业。这里面有很多的商机,希望我们的物流商能够抓住这个商机,找到你自己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提升我们政府投资的效率。
第三,物流发展的规模扩张趋势有可能趋缓,但一体化服务的解决方案以及服务创新却显示出光明的前景。有一点我还不能很确定,就是中国的制造业或者商贸业的扩张规模是不是到了转折点。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中心的时代可能比预期时间结束得早,调整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政策以及由此带来物流市场面临巨大变化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因为支撑前几年中国物流高速发展,乃至在世界上成为瞩目市场热点的背后,就是中国制造和中国的加工贸易。这一点我觉得可能不会马上改变,但正处在逐渐感觉到的转折点上,包括一些新的投资到东南亚、印度、墨西哥等等。所以基于这种世界制造中心、加工贸易为主的物流基石可能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可以肯定的是这个信号已经有了,表现为一体化服务的效益高,服务创新的效益高,比你拼命投资去解决规模问题更具有前景、更具有光明的未来,这是一个不是很遥远的方向。
第四,节能、环保、气侯等全世界普遍的问题越来越紧迫,可能对我国的物流影响冲击比预想的要大要快。
我提出的这几个问题不是定论,只是提醒大家共同考虑一下。
最后,有一个结束语,在这样观察、思考背后我们可能有一个初步的结论,就是物流的发展可能需要迎接内需主导的时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时代,要回归到作为成本概念的发展时代。什么意思?物流是作为一个成本出现在经济范畴里面的,作为一个成本概念的发展,它是以萎缩为成绩的,不是规模越大越好,而是规模越小越好。所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什么会做到占GDP的比重10%以下呢?那是高级的目标。当我们全社会越来越认识到物流的重要性时,那一定是物流量越来越小,它会经过精心的布局、规划、组织管理使得这一块越来越小,这就是物流的发展。当物流的作用、物流的理念普遍被接受、重视、应用的时候物流量将会缩小的,这是所有成本要素发展的规律。前一段我们物流大量的发展、大量的投资好像物流市场越大越好,这可能有一点误区。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为物流的长期发展去重新考虑。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肯定要有所损失,但我想不要失去观察和思考,不要失去新的机遇。
谢谢大家!
(根据10月26日新华社瞭望周刊社主办的一次论坛上的讲话整理而成)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 戴定一
各位嘉宾大家好!很高兴跟大家交流有关新形势下对于物流的看法。原来会议给我的题目是“经济危机下对中国物流的影响与对策”,这是大家最关心的热门话题。但是应该说我们对经济危机以及对于中国物流的影响和对策这样的话题现在还把握不住,我们处在观察和思考的阶段。所以,我就把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和思考的一些问题跟大家做一个交流,题目变成了“我国物流的新形势与新发展”。
观察一:我们确实看到一些负面的影响,包括经济危机,也包括其他因素对物流界所产生的影响。今年以来或者说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们逐渐收到一些反馈,我们自己也观察到一些对物流发展的负面因素。比如说市场需求在萎缩,出于种种原因物流企业的客户业务在下降,所以物流的市场规模增长放缓,有的地方就出现了定单中断,物流企业不得不面临倒闭。此外还有运营成本的提高,油价的不断上涨,加上劳动力成本以及各方面的因素包括环保、节能等等方面的新要求,企业感到压力。
政府监管更加严格。例如近年来国家对环保的标准在不断提高,从明年开始全国大范围内要开展汽车排放从国二到国三标准的提升。另外像食品的监管、药品的监管等等也都有了新措施,这些监管都使得我们的一些企业感觉到不适应。资金供应的紧张就更不必多说了,最终表现为企业效益下降,以及很多其他方面的表现。
所有这些负面影响有的来自于经济危机,也就是指国际上的金融危机,也有的来自国内经济自身调整的因素,还有一些是来自于物流产业发展过程当中必然会碰到的必然规律。所以我们要区别对待。要回答一个问题:物流是不是真的到了冬天!?我在这个地方用了两个标点符号,一个是感叹号,一个是问号。感叹号是指我们不得不面对客观存在的形势,确实对我们物流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这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冲击下,不受伤是不可能的。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承认。
第二,我又用了一个问号,是指其中还是有值得思考的东西。如果这里面都是负面的东西恐怕我们物流业就到此为止了,事实上我们还在发展。从一般规律来说我们从一个高峰到另外一个高峰一定会经历低谷,所以低谷是走向另一个高峰的开始。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在这样负面挑战面前,去寻找一些积极的因素,寻找我们发展的方向或者值得我们思考的正面因素。这对于一部分企业来说,可能已经开始做了。我就把我们看到的一些变化跟大家做一个介绍。
观察二:看一看在这样一个严峻的形势下我们物流业有哪些新的发展。首先要看一下市场的动向、客户的情况。我认为要十分注意实体经济的产业整合与集约化的趋势一直没有改变。这样的趋势将是带动物流业重新布局以及运营方式提升的根本驱动力,这里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从我自己接触到的一些项目为例,石油行业虽然表面上高度集中,但是各地方分公司还是很分散的,所以石油巨头正在整合它的营销系统、生产系统和物流系统,试图把生产、分销和末端的配送都统统整合起来,有些方面甚至涉及改变原有的营销方式。这里可以观察到大系统是如何整合、发展的。
另外大家知道现在钢铁企业也正在加快兼并、整合,整个钢铁产业要重新布局,每一个项目都涉及对于物流的新需求,从规模增长到改变运作方式所蕴含的商机还是很多的。观察我们的日常生活变化也能碰到物流商机,最简单一个例子就是我们吃的饺子。在此之前大家吃饺子都是自己家买面买菜,自己去包,做不同口味的饺子,不存在一个饺子产业。但是今天这个产业逐渐在形成,因为集约化规律在起作用,出现了全国知名品牌像思念饺子、湾仔饺子,他们可以做到全国集中生产,通过配送满足全国市场需求。这就是新兴产业带来的物流市场,过去我们不会考虑饺子会有一个物流市场,现在据我所知思念厂正在找人给他们做物流配送的方案。随着各种产业不断地集约化、整合,物流市场就永远不会结束,特别是要关注我国制造业、商贸业一定会走集约化这条路,不管出现什么危机这个方向都不会改。所以在这样大的形势下我们物流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是大家需要注意的方面。
第二,我听到一些物流企业反映,尽管在这样的形势下物流企业的效益确实面临很大的压力,但是细分一下就会发现,一体化的服务的效益通常要好于比较传统的或者比较标准的仓储、运输的服务。也就是说如果是一个合同物流,是一个一体化的解决方案,那么它受危机的影响冲击相对小一点。如果你就是做运输服务或者做简单的仓储服务,可能由于市场门槛比较低,竞争起来就会更加激烈,效益就会受到冲击更大一点。这样的一种负面压力将会转化为积极地去推进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服务,要不然第三方物流怎么发展呢?就是要有利益驱动,这块利润大、效益好大家就往这个方向去努力。所以我认为这样的危机中可能反而会提升我们物流服务的品质结构,这方面的动向大家值得关注,解决好如何去发展、整合一体化的服务,怎么去发展专业性、个性化的服务,这种整合多半是专业性、多半是有很多非标准、定制化的特征。
第三,我们看到物流园区的建设没有停止,货运厂站连锁化的探索也没有停止,都在发展。这代表了物流资源整合的努力一直不会停止,而且会一直做下去。除了我们物流市场的需求以外,我觉得像物流园区的建设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政府对于土地的重新规划,各级城市它不论是发展什么经济都面临着区域要重新规划,哪些是生活区域、哪些是工业区域,哪些是文化区,哪些是商业区,最后规划出来这个地方是物流区,所以物流园区的建设并不一定都是物流市场发展推动的,而是在很多地方政府推动的土地资源的重新规划,使得这些物流资源趋于集中。所以物流园区的建设,我认为是不受或者基本上不受危机影响,是必然趋势在起作用,就是物流资源一定要趋于集中。这就是我们未来发展要值得注意的方向或者是商机。
还有就是物流信息化效益逐渐显示出来,而且越来越成为核心的竞争力,在物流信息化的投资越来越大。这我就不多说了,前面包起帆的讲话当中重点是这方面的案例。我想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发展,这个发展有背后很深的规律在推动,它不会受危机的左右。
我觉得还有一些机遇值得关注,这些机遇多半跟政府相关,这是中国特色的,中国政府在引导推动物流的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几个方面:
第一,食品。食品领域最近接连出事,结果坏事变好事,促进了食品物流的发展。正是由于出了问题,奶粉的问题也好、出口的食品问题也好,国家加大了在这个领域的建设,所以现在我们在物流市场上看到冷链物流反而是一个热点,并不是在萎缩,包括物流的服务、物流的标准、物流的装备、物流人员的培训等等都在发展。过两天美国一家做冷链的服务技术和装备商将到我们联合会来交流,说明国外也有察觉。因为我负责物流标准工作,近期接连在制定几个冷链方面的物流标准,各方面积极性都非常高。类似的发展还表现在药品、危险化学品、保税通关等政府监管领域有一些新的推动力量。
第二,雪灾、地震,这类事情越来越多,几乎成了常态,每年都有救灾的事情发生。所以国家在这个领域加大了关注,提出了应急物流建设的问题。这也是政府主导的。应急物流的解决思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怎么解决好“战时”和平时资源管理与使用的结合问题,并不是储备一大堆物资,一大堆运力,一大堆的人员在那里等着灾害,而是跟我们的物流企业平时的业务结合起来,然后国家有一个什么样的管理或者优先权,有什么样的补偿机制,按照什么样的组织原则、法律规定来进行有序的救灾,同时又不至于引起很大的资源浪费。所以这里面国家会越来越多的投资,体现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商机。
第三是一些民生工程正在悄悄改变社区格局,催生一个社区物流市场。我们整个社会发展中社区建设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现在社区的医疗、社区商业、社区的低保等等一系列的建设都在逐渐的整合,要建立新的社区的生活方式、管理方式以及相应的物流配送格局。我要说的是这里面的商机非常非常的大,而且国家在这个领域会投越来越多的资金,甚至我们可以说政府将来很重要的一个投资就是这类的民生类投资,而不是建很多工业项目。这方面还没有引起物流商的重视。
最后我要提到就是农村经济,刚刚过了十七届三中全会上就讲农业的发展,国家农村贫困地区的投资也有巨大的物流需求,因为这方面的投资主要是做基础建设,并不是给你很多的生活消费品或者给你多少钱。它是建立一整套的基础设施或者是一些保障体系,这些东西多半也会体现在我们物流上。我这里说到的涉及政府转型和科学发展观带来的变化,一般物流企业可能没有顾及到,会在投资过程当中忽略掉。政府的功能在改变、社会管理、社区管理等方面都在慢慢发生改变,里面存在着巨大的商机。
还有一个值得重视的方向性问题,像安全问题、节能问题、环保问题、气侯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按说是人类共同的命题,所以我们企业通常不把它看成是自己应该考虑的问题。但事实上它会转化成相应的法规、标准乃至于价格政策,税收政策,变成你追利过程当中会实现的社会目标。所以政策有可能是往这个方向倾斜,如果我们不做一些战略的考虑,不从全社会考量,就看不清政策往哪走。我要特别谈一下气侯问题,最近大家如果看亚欧会议的话里面特别强调气候问题。我今年有两个很深的感受,一个就是奥运会的火炬传递,我们确实见证了火炬上了珠峰,但有一点很震惊,就是看到珠峰上很多裸落的岩石。另外今年夏天北冰洋居然通航了,根据卫星资料计算到2013年北冰洋的冰雪将荡然无存。整个气候在恶化,所以这两年内为什么地震、海啸、台风越来越频繁,这个发展速度远比我们想像要快得多。也就是人类地球面临着一场共同的危机,速度是非常快的。当然一个企业、一个个人做不了什么。我说这个意思是,我们整个国家高层的决策会越来越把这些问题当回事,会体现在我们的法规、标准、价格、税收里面。这些问题很快会体现在我们经营的要素里面。如果我们企业有一点战略眼光的话可能会把握住先机。所以我觉得这些问题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方向,不是虚无飘渺而是至关重要甚至是很紧迫的问题。
我想通过以上的观察有几点思考,不一定成型供大家参考。
第一,物流业的发展是完全依赖于客户需求的发展,所以一定要深入地去研究你所服务的产业正在发生什么变化,遵循什么样的规律,如何使自己的竞争力具有产业背景的专业化基础。我们在前一阶段物流的发展可以说形势大好,大家皆大欢喜,到处是物流投资,这种投资多半是基于一种规模扩张的乐观情绪。因为我们的市场有“中国制造”概念的背景,Made in China遍布全球。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反思一下我们的客户特别是制造业、商贸业那儿发生什么变化,他长远的规律是什么,是向外还是向内,是集中还是分散,生产方式是柔性的还是批量的等等。我觉得我们的物流商一定要懂得客户的发展规律,掌握它的变化,而不是大难临头仅仅顾自己怎么应变。
第二,政府的职能转变正在越来越关注公众利益、民生福利,财政资金的数量和投向对于物流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因为中国的特色是政府集中资源还是很多的,政府制定的政策对市场的引导作用还是比很多西方国家的作用强得多。而且这一点可能被西方国家越来越认可,政府的调控政策可能对西方的经济管理还会有一点启示作用。这个时候我们要特别关注政府投资,现在我觉得政府投资里面存在着大量的浪费,很不专业。这里面有很多的商机,希望我们的物流商能够抓住这个商机,找到你自己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提升我们政府投资的效率。
第三,物流发展的规模扩张趋势有可能趋缓,但一体化服务的解决方案以及服务创新却显示出光明的前景。有一点我还不能很确定,就是中国的制造业或者商贸业的扩张规模是不是到了转折点。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中心的时代可能比预期时间结束得早,调整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政策以及由此带来物流市场面临巨大变化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因为支撑前几年中国物流高速发展,乃至在世界上成为瞩目市场热点的背后,就是中国制造和中国的加工贸易。这一点我觉得可能不会马上改变,但正处在逐渐感觉到的转折点上,包括一些新的投资到东南亚、印度、墨西哥等等。所以基于这种世界制造中心、加工贸易为主的物流基石可能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可以肯定的是这个信号已经有了,表现为一体化服务的效益高,服务创新的效益高,比你拼命投资去解决规模问题更具有前景、更具有光明的未来,这是一个不是很遥远的方向。
第四,节能、环保、气侯等全世界普遍的问题越来越紧迫,可能对我国的物流影响冲击比预想的要大要快。
我提出的这几个问题不是定论,只是提醒大家共同考虑一下。
最后,有一个结束语,在这样观察、思考背后我们可能有一个初步的结论,就是物流的发展可能需要迎接内需主导的时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时代,要回归到作为成本概念的发展时代。什么意思?物流是作为一个成本出现在经济范畴里面的,作为一个成本概念的发展,它是以萎缩为成绩的,不是规模越大越好,而是规模越小越好。所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什么会做到占GDP的比重10%以下呢?那是高级的目标。当我们全社会越来越认识到物流的重要性时,那一定是物流量越来越小,它会经过精心的布局、规划、组织管理使得这一块越来越小,这就是物流的发展。当物流的作用、物流的理念普遍被接受、重视、应用的时候物流量将会缩小的,这是所有成本要素发展的规律。前一段我们物流大量的发展、大量的投资好像物流市场越大越好,这可能有一点误区。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为物流的长期发展去重新考虑。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肯定要有所损失,但我想不要失去观察和思考,不要失去新的机遇。
谢谢大家!
(根据10月26日新华社瞭望周刊社主办的一次论坛上的讲话整理而成)
|
#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