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人才供求面临两难尴尬

来源:现代物流报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物流概念的引进到推广,再到被认可,物流度过了艰难而又成绩斐然的一春又一春。如今,在国家的充分重视和大力扶持下,更是让人们对物流行
来源:现代物流报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物流概念的引进到推广,再到被认可,物流度过了艰难而又成绩斐然的“一春又一春”。如今,在国家的充分重视和大力扶持下,更是让人们对物流行业充满了美好的愿景。同时,物流行业高速发展与升级转型的需求更加凸显出物流人才的空缺。据相关部门分析,中国的物流人才缺口为600万左右,其中高级物流人才缺口约为40万左右。但记者了解到,很多高校刚毕业的物流专业大学生并未能给物流企业带来多少惊喜,反而形成“企业招不到人,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尴尬局面。
    为什么一方面大多数的物流企业难于招到合适的物流人才;而另一方面,社会上却充斥着众多的找不到工作、工资期望值不得不一降再降的物流专业毕业生?记者试图解开谜团。
    “中国的物流人才缺口为600万左右,其中高级物流人才缺口约为40万。”厦门理工大学管理科学系副主任王斌义教授开门见山地向记者说。
    “很多物流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并未能给物流企业带来多少惊喜,没能帮助企业招到合适员工,反而形成企业招不到人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尴尬局面。”弘信公司人才招聘主管蒋小姐直言不讳。在厦门人才招聘会上,记者也发现大多数的物流企业难于招到合适的物流人才,而另一方面,像“沙丁鱼”般的求职者在招聘会现场却败兴而归。
    为何原本“亲家”双方,如今却有“人愁嫁有人愁娶”,物流人才供求矛盾现状与出路又是如何呢?
    好女难嫁: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窘境
    如今物流公司遍地开花,物流专业四面扩招,物流培训方兴未艾。这让许多人都觉得,只要学物流专业,在国内就一定有用武之地,而且还待遇不菲。
    但事实并不完全如此。从事物流行业多年的周先生告诉记者,很多人口中的“物流人才缺口”其实并不代表社会对物流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人数。因为物流行业是一个“无底洞”——司机、搬运工、包装员、仓库作业人员、操作员等都可以归为“物流人才”。而重理论轻实践的应届毕业生是否打从心底乐意去填补这类“缺口”吗?
    记者在采访中到了听到了他们真实的声音。“真是受打击,好点的物流企业都不招应届生。”应聘过许多企业的小林向记者抱怨。小林是华东交通大学工程学院物流专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取得“助理物流师”证,本以为这样找工作更有保障,结果却让他大失所望。此前,几家公司拒收他的简历,原因是“应届生没有工作经验”,好不容易找到愿意收应届生的公司,公司都要求要从基层做起,也就是要从调度员、仓库管理员这些做起,然后才一步步升。这点他可以接受。但是,物流公司没有给他一个具体的职业规划,他也不知这个“基层期”有多久,“如果我读了几年大学出来,呆在那里做几年的‘搬运工’,那我的大学就白读啦。”小林感叹道。
    婆家难娶:
    高级人才难以寻觅
    据行业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物流企业最为缺乏的是能操作有经验、懂行业内况具备行业经验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这些人员的职位一般都是物流部门主管、项目经理等职位,年薪一般为6万~10万元,这类人才才是目前物流人才市场上的宠儿,也是最缺乏的。
    “我们很需要人才,但找不到符合我们企业发展要求的人才。”广东快捷速递公司厦门站索浩峰无奈地对记者说。他从厦门的高校并以不低的薪水招聘过物流专业应届毕业生,来应聘的学生也确实不少,但是,应届生通常只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缺乏实际操作能力,而且就业心态也还没调过来,不愿从基层做起,很难用。索浩峰还表示应届毕业生可用却不好用。应届生刚进企业时很多工作都做不了,而一旦经过培养后能做事了,却经常出现跳槽事件。可以说,强大的毕业生大军并未能给这场蓄积已久的“人才荒”寒流带来足够的温暖,高级人才匮乏依然是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他同时在人才供需方面媒体应起好导向作用,为学校和物流企业的人才配置提供及时准确帮助。

    校企等多方合作:寻求破解“供需错位”方法#p#分页标题#e#
    据厦门理工学院王斌义教授介绍,目前我国物流业发展层次普遍不高,大多停留在“小、少、弱、散”的初级阶段(企业规模小、现代科技手段应用少、企业竞争力弱、物流组织架构散),大部分企业还是传统的运输公司、装卸公司。以厦门为例,全市虽然有两三千家物流企业,但真正上规模的、应用现代技术手段、拥有创新能力的大型物流企业不足300家。据此,可以推测,大部分企业要么需要物流行业高端人才,要么需要最基层一线体力劳动者。“这很容易使高校物流应届毕业生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王斌义教授对记者说。
    根据记者调查,从目前人才的需求状况和培养方向来看,造成物流人才匹配不高的原因,实质是用人单位和想就业人员对对方的期望值都过高,其结果就是双方供需要求和结构上的错位,而不是人才的培养和需求总量之间的错位。从我国物流人才培养的总量上看,目前通过各级教育机构为社会培养的物流专业的毕业生与物流领域的总体需求应该是平衡的。用人单位想要大量能招之即来,来之能战的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人才供他们挑选。而人才的培养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短时期内要求有大量适合的人才,在国内物流发展尚不成熟的情况下是这种做法确是难以实现。
    如何提高这些准高级人才的实际动手能力呢?对此王斌义教授认为,校企合作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他介绍,厦门理工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性高校,有着鲜明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他们将立足海西,根植厦门,突出港口物流特色,坚持以素质为基础,以需求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按照“文凭+职业资格”的培养模式,不断提高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真正培养输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已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同时,有关单位要加强物流从业资格证书管理,对证书发放严格把关,提升证书含金量,总而言之,政府、学校、企业在培养教育和就业指导方面应本着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通力密切合作,帮助、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历观和就业观,这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一种高度负责,同时也是有关单位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注:本站所转载的文章,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