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管理专业化发展面临多重挑战

近年来,随着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问题日渐凸显,食品物流和冷链管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冷链管理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关注,一方面因为它是食品质量保证的核心之一,同时它
近年来,随着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问题日渐凸显,食品物流和冷链管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冷链管理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关注,一方面因为它是食品质量保证的核心之一,同时它包含了以前很少涉及的管理领域。人们关注冷链说明我们对物流行业的关注已经开始向着细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举个例子来说,人们在肯德基消费的时候,不再仅仅是对食品口味加以评论,同时也会关注肯德基使用的鸡肉在鸡的饲养过程中是否环境较好、屠宰过程是否人性化、流通过程是否健康科学,都说明人们对于食品质量要求的范围在不断扩展。质量有保障的商品包含它的原材料、加工和流通过程都是高水准的,说明人们开始关心的不单是商品的物理结果,同时也关心它的制作和流通全过程。 
    现在,食品质量和安全已经从关注传统的外在品质特征,转向更为关注食品的更高层次质量的内涵。传统的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被定义为不变色、不变味、不变形等外在的商品特征,而新的食品质量的内涵包含了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若干环节。食品质量的新内涵均需要在冷链管理下保证各环节顺畅、安全、健康。这表明,冷链管理肩负着重大使命,同时面临着多重挑战。  
    食品供应链加长,冷链管理面临更大挑战 
    以前人们的食品从田间地头到餐桌,最多经过集贸市场进行一次交易。随着经济发展、生活资料的日益丰富,农副产品的流通范围加大,供人们消费的加工食品种类及数日益增加,食品的流通渠道也增加了。在计划经济年代,农副产品实行计划分配、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模式使食品在特定的渠道中进行流通。改革开放后,商品的流通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固定的食品流通渠道被打破,各种流通模式加入到了新的流通体系中。加之商品的销售范围越来越大,流通环节的增加是不可避免的。 
    以冰激凌的销售为例,年代以前是厂家到店面直接送货,销售范围在公里范围内。现在是多渠道销售,有各级各种批发商,有厂家直销或代理商销售,有连锁直购等各种形式,销售范围也扩大到了公里以上。对冷链产品而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更大了,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整个供应链的失败。而温度控制和跟踪的手段还不完善,低价格竞争和个别人的违规行为不能得到有效的检查和控制,也增大了冷链管理的难度。 
    传统饮食习惯与冷链管理标准的冲突 
    冷链管理是适用于现代商品流通模式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而有效的管理又不能脱离现有的物质条件和人们的认识水平。发达国家的冷链发展已经非常成熟,我国的冷链发展也借鉴了许多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先进技术。我国对冷链的标准制定还停留在摸索阶段,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借鉴发达国家制定的规范完善的冷链标准。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特有的环境和现状,传统的饮食习惯和经济水平的差异,让冷链管理陷入冲突。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快速期只是发生在近多年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经济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生活资料从短缺到丰富,商品从单一到多样,商品流通从计划体系到多渠道。但我们的发展又是不平衡的,有城乡的差别,有地域的差别,还有行业间的差别。我国很多地区在一些领域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但有些地区还比较落后,对冷链的执行和管理程度也会存在大小差异。 
    此外,以发达国家标准为例,鲜肉不允许屠宰后直接销售,需经过冷处理过程。然而在我国百姓的传统观念中,肉是越新鲜越好,最好是刚宰完马上销售。由此可见,我国冷链管理的发展,还需突破人民的传统饮食习惯与观念。 
    现有物流体系与冷链管理的矛盾突出 
    物流运作体系是物流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平台和基础。物流体系涵盖了物流设施设备、物流管理法律法规、物流人员等等。支撑物流运作的基本条件是物流的基础设施,冷链管理离不开冷库、冷藏车辆等设施设备。现代化的冷链管理需要现代化的冷库、高质量的冷藏车辆。但我国目前的条件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冷链物流市场的需求。    
    目前,我国很多大中城市的冷库还是上世纪年代以前建设的,是为了满足城市居民基本食品供应的储存式冷库,库房老旧,位置不合理,卫生条件差,并且不符合现代物流快速流通的要求。此外,我国现有冷藏车辆、设备设施数量难以满足当下市场的冷链需求,与发达国家成熟完备的冷藏设备设施更是存在加大的差距。冷链设施设备投入不足,冷链管理无从着手,冷链产品的质量难以保障。 
#p#分页标题#e#

注:本站所转载的文章,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