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建立物流统计制度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服务

9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局、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南京市联合召开了全国物流统计工作会议。全国32个省市物流牵头单位、25个省市的统计局以及
9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局、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南京市联合召开了全国物流统计工作会议。全国32个省市物流牵头单位、25个省市的统计局以及17个省市的物流协会代表10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上,浙江、河南、深圳市有关部门结合本地实际介绍了开展物流统计工作的经验,现转发,供各地参考。

    河南省统计局在2005年9月份建立了物流统计调查制度,自2006年起开展社会物流统计及社会物流总量核算的试算工作,一年来通过及时监测分析全省社会物流的运行状况,全面掌握河南省社会物流的规模、结构和发展水平,各级政府部门制定社会物流发展政策和战略规划、加强宏观调控提供了重要依据。

    一、建立物流统计调查制度的背景

    物流概念是上世纪70年代末引入我国的。1979年,中国物资工作者代表团赴日本参加国际物流会议,回国后首次引用了“物流”这一术语。“物流”仅从字意理解,就是物质实体的流动。但是当把这个物质实体的流动,当作一个运动过程来把握的时候,物流就成为包括运输、储存、搬运、分拣、包装、加工等多个环节在内的活动了。这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传统物流或一般意义上的物流。现代物流是相对于传统物流而言的。它是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引入高科技手段,即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联网,并对物流信息进行科学管理,从而使物流速度加快,准确率提高,库存减少,成本降低,以次延伸和放大传统物流的功能。

    现代物流业是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和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的产业。它是一个伴随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而兴起的新兴产业,是有效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是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现代物流业作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正在迅速成长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推动第三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开展物流统计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服务的,因此,物流统计工作是一项关系经济发展大局的工作,其重要程度怎样估计都不过分。在这样的形势下,河南省决定建立物流统计制度,其背景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为了了解和掌握河南省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全省社会物流总水平的需要建立物流统计调查制度,开展物流统计工作。

    据有关资料显示,2004年我国社会物流总值达38.4万亿元,比2001年增长了1倍,是近10年增长最快的一年。2004年国内物流业实现增加值8459亿元人民币,占整个服务业增加值的19.5%,同比增长8.4%,增长速度快于整个服务业。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21.3%,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现代物流业已成为我国第三产业的骨干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了了解和掌握我省的社会物流总水平及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必须尽快建立物流统计制度,开展物流统计工作。

    2、实施中国郑州现代物流中心发展规划纲要的需要建立物流统计制度,开展物流统计工作建立物流统计制度,开展物流统计工作。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河南省“十一五”期间调整经济结构的有力切入点。最近,河南省人民政府豫政[2005]41号文件,印发了《中国郑州现代物流中心发展规划纲要(2006—2010)》,明确提出了郑州现代物流中心发展的总体思路、指导原则、战略布局和发展目标。“十一五”发展目标是:基本确立郑州在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地位。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内物流网络体系趋于完善,其他市域物流结点建设初具规模。现有物流资源得到有效整合,第三方物流得到较快发展。全省社会物流总成本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比全国平均低2个百分点。物流业成为推动第三产业增长的主要力量,实现增加值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明显上升。#p#分页标题#e#

 

    远期发展目标:2020年将郑州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以郑州为中心,中原城市群为重点,区域物流枢纽、综合物流园区和专业物流市场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体系基本完善。全省社会物流总成本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和物流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均居于全国先进水平,物流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实施中国郑州现代物流中心发展规划纲要,必须依靠翔实的统计数据来支撑。因此,迫切需要建立物流统计制度,开展物流统计工作。

    3、开展物流统计工作是省政府赋予统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为适应河南省物流业发展和《规划纲要》实施的需要,省政府要求省统计局会同省发改委等部门抓紧研究建立物流业统计制度,确定物流业统计范围和指标体系。从2006年起,要将物流业正式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范围。统计部门是政府的工作部门,完成省政府交办的工作任务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开展物流统计工作既是一项必须要完成的工作任务,也是一项需要正确对待的政治任务。

    二、建立物流统计调查制度的基本思路

    (一)调查的目的

    1、全面掌握和反映河南省物流企业的基本情况和经营状况。

    全面掌握物流企业单位的基本情况。重点把握各类单位的行业分布、行政区划、经济类型等构成情况,以及它们基本的生产活动情况和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配置情况,全面掌握河南省物流资源的基础数据,为制定物流业的行业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全面翔实的基础数据。

    2、建立完整的全社会物流企业单位名录库,为物流企业单位的动态维护和进一步完善提供基础数据。

    3、规范社会物流统计,形成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建立社会物流统计制度,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微观和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

    (二)调查的范围

    1、在全省境内登记注册的从事物流行业的各种经济类型法人企业(以下简称物流企业);

    2、在全省境内的个体物流经营单位;

    3、在全省境内登记注册的农业、工业、建筑业、批零业等货物生产或消费的各种经济类型法人企业(以下简称物流需求企业)。

    为了全面反映河南省物流业的全貌,准确测定其发展的总规模、总水平以及对全省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河南省统计局在参考国内外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本省物流业的发展实际,根据统计必须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的原则,严格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注释(GB/T4754-2002)开展调查。物流企业及个体物流经营单位调查的范围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其中包括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管道运输业、装卸搬运及其他运输服务业、仓储业、邮政业共计分为8个大类(14个中类,16个小类)。

    (三)调查内容和指标体系

    1、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分为物流企业调查、个体物流经营单位、企业物流需求调查三个部分。#p#分页标题#e#

    物流企业:至少从事运输(含运输代理、货物快递)或仓储一种业务,并能够按照客户物流需求对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基本功能进行组织和管理,是独立于生产领域之外,专门从事与商品流通有关的各种经济活动的企业,是在市场上依法进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具有法人资格的经营单位。具体来讲,物流企业是以物流为主体功能,同时必然伴随有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它包括仓储业、运输业等行业。

 

    物流业:由物流企业、个体物流经营单位组成,是社会物流的供应方。

    社会物流:也称企业物流,相对物流业来讲是需求方。

    因此可以说物流统计调查的内容由物流业调查和企业物流需求调查两个部分组成。

    2、指标体系

    物流统计的指标体系由物流业指标和社会物流指标所组成。

    物流业指标具体包括:反映企业基本情况和基础设施的指标和反映企业经济运营状况的指标。

    包括单位代码、名称、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单位所在地和通讯号码、行业类别、经济类型、企业业务量、拥有车辆和仓储等基本装备的情况、固定资产原值、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或费用、销售(营业)税金、经营利润等。其核心指标是物流业总成本和物流业增加值。

    社会物流(企业物流需求)指标包括反映农业、工业、建筑业、批零业等货物生产或消费企业内部物流设施以及企业物流费用等方面的情况等方面的指标。具体包括社会物流总值、社会物流总费用及其行业构成等指标。其核心指标是社会物流总费用。

    (四)调查方法和核算方法

    1、调查方法

    对物流企业实行全数调查,采用发表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对个体物流经营户,2005年数据利用经济普查资料推算取得,以后年份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

    企业物流需求单位采取典型调查的方式,主要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批零业等货物生产或消费的各种经济类型法人企业,每个行业大类各选择5个企业调查。

    2、核算方法

    社会物流总费用由运输费用、仓储费用、管理费用、其他费用四部分构成。

    社会物流总费用=农业自营物流总费用+工业自营物流总费用+建筑业自营物流总费用+批零业自营物流总费用+物流业总收入

    其中:农业自营物流总费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Yy

          工业自营物流总费用=工业总产值*Yy

          建筑业自营物流总费用=建筑业总产值*Yy

    批零业自营物流总费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Yy

      物流业总收入=物流企业总收入+个体物流经营户总收入#p#分页标题#e#

    (Y=物流费用占总产值的比率)

    (y=自营物流费用占物流总费用的比率)

    物流业总产值是反映报告期内物流产业的总体规模和水平的总量指标。物流产业的总产值是由物流企业和个体物流经营单位的营业收入构成。

    物流业增加值是反映报告期内物流产业新创造的价值,是GDP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由物流企业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生产税-生产补贴)、固定资产折旧、营业利润四部分组成;个体物流经营单位增加值由行业增加值率推算。

    三、物流统计调查工作的开展情况

    (一)研究制定了社会物流统计调查制度河南省统计局通过多次调研,在借鉴国家物流统计调查方案的基础上,起草了河南省社会物流统计报表制度,经过反复研讨论证于2006年1月定稿并以河南省统计局文件的形式发布,要求在全省范围内执行。

 

    (二)做的几项工作

    按照社会物流统计调查方案和社会物流统计调查制度及数据处理的要求,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以经济普查名录库名单为依据,向各省辖市下发物流企业名单。考虑到物流企业的变化比较大,可能存在新增法人或注销等情况,为了确实摸清底子,要求各省辖市对辖区内物流企业进行查疑补漏工作。2、为了了解企业的物流需求情况,对工业、农业、商业选定近400户企业进行企业的物流需求情况调查。3、召开了物流统计工作会议,对物流统计调查工作进行了部署。4、对企业上报数据进行了认真的审核和查询。5、编制了数据处理程序并对省辖市进行了培训。6、按照方案的要求进行了数据的汇总和对物流统计的总量指标进行核算和评估。

    四、河南省开展物流统计的初步成果

    1、物流企业的分布状况。2005年,河南省共有物流企业1227家填报报表。其中铁路货物运输企业18家,道路货物运输企业413家,内河货物运输企业15家、仓储企业504家,装卸和搬运企业158家;运输代理服务企业83家。在全省1227家物流企业中资产总计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有59家,占企业总数的4.81%;主营业务收入在亿元以上的企业有37家,占企业总数的3%;利润总额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51家,占企业总数的4.15%;从业人员在500人以上的企业有43家,占企业总数的3.5%。

    2、物流企业主要经营指标完成情况。2005年全省1227家物流企业共有资产809.2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2%;负债总计为191.2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5%,资产负债率为%;从业人员为24.18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9.1%;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01.5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2%;利润总额24.1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7%;从业人员劳动报酬45.27亿元,增长12.7%。

    3、装备拥有量情况。2005年全省物流企业,共有货运车辆总数69972辆,比去年同期增长13.4%;仓储面积817.39万平方米,增长9.98%。铁路专用线272条,比上年增长56.3%;铁路专用线长度为540.63公里,比上年增长10.0%;物流计算机管理系统226套。

    4、业务量完成情况。2005年全省物流企业,共完成货运量106803万吨,比上年增长9.2%;货物周转量1461.5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9.0%。

    5、社会物流总额的实现情况。2005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为20243.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9%。其中农产品物流总额为3024.2亿元,占全部物流总额的14.94%;工业品物流总额为14976.74亿元,占全部物流总额的73.98%;进省货物物流总额为2215.92亿元,占全部物流总额的10.95%;再生资源物流总额为16.17亿元,占全部物流总额的0.08%;居民服务物流总额为10.11亿元,占全部物流总额的0.05%。#p#分页标题#e#

    6、社会物流总费用的实现情况。2005年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691.92亿元,同比增长17.4%。社会物流总费占GDP的比率为16.0%,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比全国的平均水平低2.6个百分点。

    7、物流业增加值的实现情况。2005年全省物流业增加值为574.51亿元,同比增长11.9%,占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8.1%,比全国的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

注:本站所转载的文章,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